面對“末日恐慌”,讓科學說話


3月15日中午,很多正在忙碌中的人收到這樣一條短信:BBC新聞臺ZUI新消息:日本政府證實因第二波地震而波及的福島縣核電站,輻射外泄搶救失敗,已開始蔓延至亞洲區域國家。預計明日下午4點抵達菲律賓。
一時間,國內很多人談論的話題變為“核輻射真的要來了!”
下午15時左右,某網站在辟謠專區發布消息,并通過消息形式告知用戶,稱日本核電核泄漏污染物對我國無影響。
“不僅僅是核泄漏事件,包括有些言論散布‘2012’提前到來的‘末日恐慌’,都還只是謠言。對于這類會引起人們恐慌的信息,應該呼吁真正的科學家站出來,負責任地向公眾解釋清楚。”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史占彪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由于此前一些事件和媒體片面的報道,我國出現了一種特殊現象:媒體上以專家為名發表的觀點,公信力已大不如前。
對此,史占彪認為,由于科學家與公眾距離較遠,公眾長時間以來不知道如何獲取真實可信的科學信息,也找不到獲取真實信息的通道。
“面對謠言或危機時,科學家應該行動起來。公眾要相信國內的主流科學媒體。”史占彪說,在這個時候,科學要先行。
針對此次日本地震并引發核泄漏導致日本國內民眾的心理恐慌,史占彪認為,對一個向來以技術強大著稱的國家而言,這次危機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心理的問題。
“日本國民在心理上具有特殊性,他們思想中帶有危機感,非常嚴謹、細致、注重技術。這次災難的發生,讓他們發現,原來強大的技術并沒能保護他們。”史占彪說,這時的日本民眾會有強烈的“末日來臨”的感覺。
由于是地震多發國,日本在防震措施和科學研究方面一直處于world優越地位,近幾年發生地震造成的損失也遠不如此次來的那么猛烈。
所以,對于日本這樣一個崇尚技術的國家,“現在災難帶來的恐慌已不單單是對地震和核輻射的恐慌,而是對科學技術、對自身能力的恐慌,這是更令人感到害怕的。”史占彪分析說,此次災難會對日本民眾的心理狀況、對政府的信任產生影響,并且對日本社會和經濟的各個層面都是重大沖擊。
談及日本在災后心理救援上的措施,史占彪認為,日本一定要在文化和社會的背景下,從綜合層面開展心理救援工作。
“不能讓民眾對國家喪失信心。”相對于微觀也就是個體的心理援助,史占彪建議更重要的是在宏觀層面開展工作:“對政府和救援隊伍等作整體心理援助;輿論和媒體應該在事件過程中創造一種文化、創造一種精神,使民眾有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如果過于散布悲觀論調,對國民體系的影響會很大。”
- 安全帽沖擊穿刺試驗機 2024-05-16
- 高壓蒸汽噴射試驗箱 2023-04-01
- 亞諾天下公司2023年春節放假通知 2023-01-13
- GMW14688(通用標準:耐刮擦試驗方法 2022-10-09
- 亞諾天下公司2022年國慶節放假安排的 2022-09-30
- 汽車涂鍍層檢測項目及設備介紹 2022-09-06
- 2022亞諾天下公司端午放假安排 2022-06-02
- 醫用膠帶恒溫持粘性測試儀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