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體所是我國熱核聚變研究的重要基地。先后建成并運行了三代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常規磁體托卡馬克HT-6B、HT-6M,我國**個圓截面超導托卡馬克HT-7,world上**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隨著EAST輔助加熱系統建設和裝置升級改造,EAST將在國際聚變界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為ITER和我國下一代聚變堆奠定必要的科學技術基礎。
經過近35年的發展,等離子體所在高溫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及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究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已形成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歐、美、日、俄、澳等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合作交流關系。成為“第三world科學院開放實驗室”和“world實驗室聚變研究中心”。在中國**次以完全平等身份參加迄今ZUI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后,等離子體所成為ITER中國工作組的重要單位之一,承擔了PF與TF導體、校正場線圈、超導饋線、電源與診斷等采購包。目前采購包研制進展已處于ITER合作方的前列。
2012年初,等離子體所與淮南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籌建“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心目標是建立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建成國際一流的新能源研究基地;總體定位是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地方經濟需求;發揮國家級科研機構的骨干與引領作用;實現從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創新價值鏈的形成。未來主要承擔聚變能源及新能源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應用、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等離子體所高度重視大科學工程項目派生出來的技術應用及其發展,積極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交叉科學,確立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環境、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其中,太陽能材料與工程研究方面,建成大面積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制作實驗線,并在安徽省銅陵市建立了“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試生產基地”。等離子體技術應用方面,積極進行技術成果轉化,2012年底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簽約建設“中科院等離子體應用技術中試基地”。
研究所先后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現設12個研究室、2個中心、2個管理部門和多個公司,截至2012年底,在職職工627人。擁有4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和1個博士后流動站,已培養研究生近千人,目前在讀研究生400多人。
等離子體所編輯出版的國內等離子體專業唯一的英文學術期刊《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已被SCI、SA等國際重要數據庫收錄。
等離子體所崇尚“甘于奉獻、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爭創一流”的大科學文化。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形成了開放、公平、民主的科研氛圍及寬松和諧的科研環境。等離子體所全體職工正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研究所的創新跨越式發展而不懈奮斗。